刷剧《朱元璋》(胡军2006版)观感

最近看了2006年胡军主演的《朱元璋》,感悟颇多。私以为虽是老剧,其中的群演和道具多被观客诟病,但也不失为一部经典,不可错过。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,另一方面是胡军等主角的演技在线,在人物刻画和剧情演绎方面能压制住其他不足。

《明史》是毛主席圈点最多、体悟最深的史书之一,他曾说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,其次则朱元璋耳”表明他对朱元璋的用兵之法很是认可。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,毛泽东指挥的诸多战事,在新的思维制高点上吸纳并综合了李世民“以弱胜强”、朱元璋“次第经略”的思想,形成“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歼灭敌人”的战略原则。

朱元璋曾是一个落魄的和尚,处在社会的最底层,是真正的“无名之辈”(之前没有名字,排行老八,人称朱重八)。身处元末乱世,地方势力割地而据,父母皆饿死,裹不覆尸,为了保命,他不得已去当了和尚。剧中描写朱元璋小时候就是一个有帝王之心的孩子,但小草根都没有见过世面,如何能有鸿鹄之志呢,我更相信的是他小时候更多的是想如何苟活人世,毕竟生存才是第一需要。不过,他幼时骨子里面的气质应该还是有的,要不也不会有他的兄弟徐达、汤和等在当官后还记得他这个落魄的大哥,气质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。

看完朱元璋的这部电视剧,首先得对这个人物有个总体的感观。作为明朝的开世帝王,朱元璋为人忠义不阿,善于结交,慧眼识才,多谋善断;他虽不识字,但却虚怀如谷、从武尊文,不排斥文人。这使得有如李善长等贤才辅佐,才使其能带领一众弟兄打败陈友谅、张士诚,推翻元朝建立明朝。在本剧武戏部分,朱元璋的人设还是相当完美的,贤明的马皇后能在朱落魄之时委身于他,也证明朱确实有过人处,也说明马皇后确实是个潜力股挖掘高手。明朝建立之后,进入文戏部分,开始围绕安民、建制、笼才等情节,也都没毛病,如果说朱有瑕疵,那么就是在处理小明王案、杨宪案、胡惟庸案,蓝玉案等整朝治国过程中,尤其是在朱晚年,他以猛治国,用严刑峻法惩治贪污,澄清吏治,杀人如麻。皇帝的孤傲、多疑、刚愎自用的特征就体现了出来,可是作为皇帝,要巩固皇位,维持帝朝稳定,甚至是想要留给子孙一个太平盛世,不用手段,恐怕也是不可以的,后来对于犯事的功臣、亲信等都是杀杀杀。如剧中玉儿姑娘总结的:皇上杀人是需要,而无关善恶。这说明帝君之道,非百姓能懂。

这部剧,让我看到了时世更替、人际更替,看到了世间沧桑——太阳可以照常升起,花落花开可以反复重演,然而人无再度少年,所有和人相关的经历,都是不可逆的。人和事经历过了,就再也不会有相同的心情和心境了!曾经的生死之交的汤和、徐达,随着时间推移和地位的转变,也会出现猜疑、反感,甚至成为博弈对象;曾经在战场上骁勇杀敌为国立功的功臣“淮西勋贵”,在太平盛世下也可能是打家劫舍、豪取强夺的社稷之祸害,甚至出现谋权谋反的情况;曾经完美出场的杨宪让朱元璋一度立为为官典型,后来被揭穿之后,朱元璋被piapia打脸,帝威大损,估计这是朱这辈子最尴尬的事情了。

来看看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吧。

1、马皇后。马皇后是个多好的女人啊,在这部剧里,马皇后是个完美的角色。第一,她慧眼识人,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看上他,并委身于他,这简直就是捡到茅台的原始股啊!不像现在的拜金族,不是看人品,而是看钱包(主要是没有慧眼,也无法看人品了)。第二,胸襟广阔。后来她看出朱喜欢倩儿,让朱先建业,后纳妾,把倩儿安排到其他地方学习,提高水平,也使得朱元璋不要沉沦女色。后来朱成业之后,是马皇后把倩儿接回来,送给朱元璋。当玉儿问马皇后,你看到倩儿和皇上同床共枕,你甘心?当然不甘心,当然难受,但是,我是马皇后啊,我爱朱,让他高兴,我忍了!这种老婆,那也是极品了,哈哈。第三,爱朱元璋,那不是撒个娇,做个饭,带个孩子那么爱,她为朱元璋解决了很多难题,比如,请刘伯温出山、解决恩科问题,安抚朱义子家眷,让他的义子为朱卖命等。这媳妇儿,那是相当的贤明啊,为人处世,拿得死死的,绝无瑕疵。此外她也提议让死亡军士之妻可以改嫁,朱力驳,这是他们的一大分歧,好像后来也听了马皇后的,这点我有点记不清楚了。第四,她诚信,当时挽留刘伯温的时候,说了让刘伯温再干五年,五年后她给皇上说归乡养老的问题。后来到了五年了,看到刘伯温送的五桃一叶,马皇后硬是硬着头皮给皇上说了这事(这时候朱已经不是那么听马皇后的了,因为朱后来坚决不让马皇后“干政”)。这也算是讲了诚信。值得感慨的是,即使朱这辈子最爱的人是马皇后,但是老了,关系也就疏远了,不再认同对方了,马皇后死之前让朱整个罪己诏,反省一下自己,然而朱不可能允她,还生气大骂,你死了我再找十个百个皇后,虽然是气话,然而在马皇后奄奄一息的时候还在闹,这是个可悲的事情。

2、刘伯温。朱元璋对刘伯温是既爱又恨,爱他的刚直不阿,智慧多谋,也不贪,当纪委主任是最佳人选。你想,不花钱的炮灰和军师,哪个皇帝不喜欢。朱元璋在封爵的时候,并没有高抬刘伯温,因为他恨刘伯温,认为刘伯温从来都是狗眼看人低,看不起我这个和尚出生的皇帝,即使刘落魄得不行,照样看不起;此外,朱的心思往往被刘猜个底朝天,所以朱恨他,可谓恨之入骨。回过头来看,刘到底人品如何呢?他演绎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这个规律,人设并不完美,他得罪的人太多(这可能是皇帝喜欢他的地方),蓝玉出征前提出要刘伯温脑袋,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而后快,后来被胡惟庸用药毒死,凄凉被运回青田。总体上,他只是朱需要的一个角色而已,给朱当枪使了——记住,本剧叫“朱元璋”,他只是朱元璋当皇帝运作朝政的一个角色。

3、杨宪。这家伙是个大奸之人,他演绎的是“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”的角色。朱元璋去扬州视察扬州之时,百废待兴,为了让朱开心,他可以连夜骑马近二百里去买一只公鸡,为的就是让朱早上能可以听到一声雄鸡报晓。这简直就是形式主义的经典啊!在扬州搞责任田,后来献良谷长穗,还把不作为的官吏的人皮包上稻草立在县衙门口,警示哪些贪官堕官,这些都让朱大悦,认为杨宪简直就是干吏典范,堪重用,于是直接安排到中书省,制约李善长胡惟庸等人。朱万万没想到啊,这家伙骗我没商量,起止是欺君,那简直是把皇帝我当了猴耍,耍得不轻啊。于是诛杀其九族,命人将其千刀万剐,五马分尸,后来被胡惟庸搞了个五牛分尸。

4、胡惟庸。胡惟庸是个聪明但情商低的人。说他聪明,是他懂得办事,办事办得好,比如,开始的时候造船干陈友谅的时候,他献船有功;小明王的事情,胡惟庸揣摩皇帝意思告诉大虎,让大虎殉身小明王。以及后面皇帝让他给刘伯温服用名贵药材,他都领会了皇帝意思,这些说明他当个皇帝的狗奴才是合格的。让皇帝不明说,却知道怎么按照皇帝的意图做,反正皇帝想那么做,却不明说,但是还要有人懂得那样去做,这些骚操作,胡惟庸干得出来。但是皇帝有时本身就是两难啊,大虎对他那么好,他却要人死,因为需要他死;嫌弃刘伯温,但是也舍不得啊,但是留之无用,让胡惟庸给他送一剂名贵药吧。这就是搞死人了还不想说是自己的本意。这种事情替皇帝干了,虽然顺了皇帝本意,然而却把罪责都引到自己身上,不可能有善终的了。从胡惟庸和杨宪的互掐,地位轮后他们的奴相换看出,俩人都不是好鸟,屈服于强势,没脸没臊,情商都低。

5、李善长。李善长是个多谋深算的人。他是和朱一起打天下过来的,是朱的师友,后来有为相多年,权利很大,也为朱成就帝业立下了卓越功劳。作为文官,他比刘伯温、胡惟庸等高明谨慎,然而他终究还是看不透权势利益之害。本来都退休了,平安着陆了,朱把杭州的张士诚府给他养老了,但是后来他不知道如何又回到朝廷,卷入朱的屠杀大潮之中。后朱因为知道李一些事情都瞒着自己,心里也是在滴血啊!特么的,老子对你那么好,居然敢瞒着我,杀!杀你一个也不多。不,要杀你九族,免生祸患!

6、蓝玉。洪都之战中,蓝玉守住洪都城不失,为朱元璋造船训练水军迎战立了大功,血洒疆场,双腿都断了,是不折不扣的元勋和功臣,后来元朝残余势力侵犯边境,也是蓝玉带军战胜敌军,再立大功。即使如此,也没有逃脱被杀之祸,原因有三:第一,拉邦结派,且有谋反意图,收义子就收了上千个;第二,只善破坏,不善建设,在太平时代,他的势力派系往往是社会的祸害之源;第三,居功自傲,给皇帝不客气,还讨价还价。这些都是他引杀身之祸的原因,他认为自己功劳那么大,死也死得不甘心。哎,骄兵悍将,淮西勋贵,他们作为凡人,认为用命去拼来的生活,得到的尊荣和财富,是不可以被剥夺的,因此很少有能急流勇退的,结局挺惨,但是不冤,自作孽不可活而已。

还有一些人和事,就不再细说了,但是都让人印象深刻,比如郭六子居然是锦衣卫,这让刘伯温惊掉了下巴,知人知面不知心啊。还有陈友谅、张士诚、吕昶(chǎnɡ)、脱脱贴木儿等人物的刻画也都挺有个性的。

作为结语,我对本剧总体评价是不错的,本剧演绎了明太祖的一生,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各个阶段,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设,看到了什么是皇帝的恩威,什么是封建官场。也体会到了人生苦短,世事沧桑。不赞同一些评论认为本剧有借古讽今之嫌,什么杨宪案映射了大跃进之类的,过度解读反而是看官们庸人自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