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常说的“苦”,不是痛苦,而是指一切都在变化,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。轮回里的众生,各有各的苦,纵然千人千种苦,但世间的每一苦都离不开这八大苦。佛说人间八大苦,苦苦必到肉,轮回的这一生谁都必然经历这八苦。
一、生
每个人出生都必然经历十个月胎狱之苦,幼嫩的身体必然通过极小的生门,受到猛力的拉扯,身体极为疼痛,但因为我们太小了,所以忘记了出生的疼痛。有的地方解释生为生活,这是不合理的,这里的生,应指代出生。
二、老
自生之后,我们终会随着时光渐渐老去,我们会感受到老去的折磨。我们的样子老去,眼睛会越来越模糊,听力下降,身体病痛变多,行动缓慢。这里的老也不单指年龄大、衰老,而是指人的老去的过程。
三、病
这一生我们会必然会经历病痛的折磨,每次生病都会给我们的肉体带来“苦”的感觉,小病可能折磨你三五天,大病或是折磨终生。
四、死
自我们出生的哪天,我们就与死亡结了不解之缘,生命时刻都面临着死去,意外死让我们受到苦肉的痛,老死让我们受到精神的苦。
五、爱别离
这一生每个人都会经历生离死别,生活让广大众生不得不离开父母、离开妻子儿女、离开家乡,到陌生的地方。每一次离别都满怀思念、不舍、孤独。
六、怨憎恨
万物都处于无常,这一生我们可能遇到很多人人事物非,或是朋友亲人的背叛、或是陌路人刁难,总会感觉心里都不是滋味。有的地方将次苦解为“怨憎会”,指代生活中总是需要和不喜欢的、怨憎的人在一起,无法离开,更多的只是承受。
七、求不得
人生浮浮沉沉,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有些人、事、物注定与无缘,那种想得却得不到的苦总会让人备受煎熬。尤其是当欲望大于能力的时候,这种苦更加煎熬。
八、五蕴盛
也称之五阴炽(音同赤,chi)盛。这一苦很多人不知道,在佛教的学说中,人有五阴也就是构成身体的五种要素:色(相当于物质)、受(感受)、想(表象、知觉)、行(意志)、识(精神的总体),色指身,受想行识指心,五阴就是人的身心。 五阴炽盛就是用五阴来承受所有的苦。八苦中的第八苦,是形象的将其他的七苦加注在人的身心上,历遍所有苦,才能放下所有苦,历遍世间苦,才能出世入佛门,真正的皈依。
佛教在哲学层面上,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是极为深刻的,修佛修法即是修行修心。八苦是对人生的总结,五阴炽盛是人之常情,而适时看开,是对自我的良好安慰。总之虽然不修佛,不过有时候确实能从佛学中得到一种快慰解脱的人生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