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“理解万岁!”

徐远清/文

我们经常会喊“理解万岁!”,可是,现实生活中,要做到理解一个人,太难了!其实这个口号被喊出来的实际含义往往是理解“我”万岁,而不是理解“你”万岁——我们都渴望被别人理解,然而,我们却很难有意愿去理解他人。

这是为什么呢?

第一是理解人需要的精力——理解他人意味着精力付出。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想法,需要去感受他人的处境,并去揣测相应处境下他人可能的想法,然后再根据他人的外在语言和行为,去印证我们的“揣测”是否正确,如果正确,我们才基本可以称之为理解。这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付出时间、精力,甚至是需要做功课的。

第二是理解一个人的能力——理解他人需要自己有好的心智。理解他人,需要懂得共情,会察言观色,听懂对方的语言,看懂对方的行为。这是一个十分需要观察者具有智商和情商的心理学过程,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这个过程的规律和原理,尤其是那种相对复杂的感情及生活问题,理解他人更是一件难事。

第三是理解人的修为——理解他人有时需要摒除自己的主观立场。带着主观的意识形态去判断他人的言行,这本身就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,因此会引起很大的偏差。尤其是人的傲慢与偏见,常常把理解变成误解,导致相反的结果。所以要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,我们需要摘下有色眼镜。然而,要摘下这副眼镜谈何容易?因为它很多时候是和我们的眼睛长在一起的,我们也许永远也摘不下来!但是,个人的阅历与修为使得我们可以尽量降低这个眼镜的色度,让它尽量变得透明。

既然理解别人那么困难,为什么我们还要尽量去理解他人呢?显然,理解他人对自己也是有益的,只是这些益处有时不那么直接地被感受到。总结为以下三点:

第一,理解他人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。这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,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不可避免的需要去认知环境,判断环境的人、物是否安全,其运行是否合理。因此除了社交恐惧症和自闭症,理解他人这件事本来就有客观的维度。

第二,理解他人可以避免自己的言行被误判。这是个人趋利避害之必要,比如面对的是一个精神上有问题的人,如果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精神病人,而是以常人的交流方法去和他交流,那么很可能会招致麻烦。还有的人好奇心重,什么都爱去打听,殊不知有的时候人知道得越多,烦恼越多,危险性也越大。该听的才听,该看的才看,这也是理解他人的体现。

第三,理解他人是为了让势态按照自己的意向发展。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去安慰一个失落的人,那么这个失落的人会因为你暖心的话或是举动对你加倍的产生好感,从而会更认同你。还比如,我们有时候试图去说服一个人,那么这个时候,我们需要理解他的难处和困境,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有利于他的方案,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。

因此,“理解万岁!”的更重要价值是“理解他人万岁!”,如果想要这个世界更好的善待自己,那就要学会理解他人,而不是处处要求他人来理解自己!